陈以一

陈以一,男,1955年12月出生于上海市,1994年获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土木工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 。现为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杉达学院第六届董事会董事,同济大学钢与轻型结构研究室主任,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担任全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6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土木工程组召集人众多学术机构/组织的负责人。长期从事钢结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承担过攀登计划项目、重大计划项目的子课题主研工作和其他面上基金项目工作。共发表国内外期刊署名论文200余篇,被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获省部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基础资料
  • 出生日期:1955年12月
  • 国籍:中国
  • 性别:男
  • 出生地:中国上海
  • 中文名:陈以一
  • 简介

    人物履历

    1973年毕业于上海市力进中学,1973年至1979年在上海工艺美术工厂工作。

    1979年考入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本科学习,1983年获工学士学位。

    1985-1988年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

    1988-1989年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1983年至1989年,在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任助教、讲师

    1990年以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进入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学习,1991年至1994年在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任研究助手,1994年获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95年以后任同济大学副教授、教授,其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先后在意大利Trento大学和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大学做过短期工作。

    1996年任同济大学钢结构教研室、研究室主任。

    1997年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2年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2006年任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2008年12月任同济大学副校长。

    2012年12月31日,经教育部研究决定,任命陈以一为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

    2016年4月20日,经教育部研究决定,免去陈以一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职务。

    2019年1月任上海杉达学院第六届董事会董事。

    2019年3月1日,任上海杉达学院校长。[1]

    社会任职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6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土木工程组召集人,

    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建筑与水利学部委员,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8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第2届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与组合结构委员会副理事长,

    East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

    IIIW subcommission XV(国际焊接学会第15工作委员会)委员,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编委,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建筑结构》编委,

    《建筑结构学报》主编,

    《Frontier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in China》执行主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太原理工大学客座教授等。

    (参考资料:       )

    学术研究

    学术成就

    主要研究领域为建筑钢结构,研究课题涉及钢结构抗震和稳定、轻型钢结构、钢结构连接以及组合构件和节点等。1995年以来,参加或主持的纵向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大基础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以及中外合作科研项目;出版合著、译著等学术书籍和专业教材10余种,署名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先后参加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行业和地方标准《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钢管结构技术规程》、《轻型钢结构设计规程》等的编制工作;结合重大建设工程包括国家体育场、中央电视台新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广州新电视塔等需要,主持实施相关试验超过50项。

    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教材奖2项;是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负责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2005年以来省部一、二等奖4项、国家级二等奖1项;此外获得过上海市高校教师名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励、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指导教师)、上海市优秀研究生研究成果论文奖(指导教师)等。

    学术课题

    1985-1989年间,参加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线性力学在钢结构稳定研究中的应用”的研究,参与中国钢结构设计规范中压弯杆件稳定相关计算公式的制定。

    1991-1994年间,参加日本文部省研究基金资助课题研究“承受复杂荷载的钢框架稳定性研究”、“三维钢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简化模型”等4项,相关研究论文获日本建筑学会关东支部1992年度优秀论文奖,所编制结构静力与动力(地震作用)非线性分析程序Juliet和Romeo被收入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程序库。

    1995-今,参加国家基础性研究项目、负责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上海市建委等研究项目、承担中日合作研究课题等10余项、负责与企业合作研究课题20余项,参加或负责上海市和其他地区重大钢结构工程的试验研究工作多项,其中“上海体育场马鞍型环状大悬挑钢管空间屋盖结构研究”、“上海大剧院钢屋盖系统的试验分析和理论研究”、“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钢结构屋盖的研究和设计”分别于1998、1999、2000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研究课题

    1.轻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 2.薄壁钢构件滞回性能和抗震性能(中日合作课题)

    3.现代大跨度非刚性结构体系的集成化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高强度螺栓端板式连接性能(上海巴特勒有限公司)

    5.上海国际赛车场转换桁架及重型管桁架节点试验研究(上海国际赛车有限公司)

    6.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新建航站楼钢结构屋盖和关键节点试验研究(重庆江北机场指挥部)

    7.大型火电厂钢结构抗震性能研究(上海华东电力设计院)

    研究方向

    钢结构稳定和抗震——钢结构断裂性能的试验和数值分析;宽肢薄腹钢结构构件滞回性能研究、局部失稳对构件承载和变形能力的影响、支撑框架的抗震性能

    轻型钢结构构件及体系——各种类型钢构件特别是适合轻型、多层钢框架的钢或钢-混凝土组合构件的试验研究和分析(高频焊接H型钢构件、冷弯薄壁焊接型钢构件、焊接方钢管及钢管混凝土构件、螺旋焊接方钢管及钢管混凝土构件、轻型板式构件及其体系)

    钢结构连接及节点性能——近年从事钢管相贯节点、螺栓或焊接连接的桁架节点、端板式梁柱节点及铸钢节点、单面焊接H型钢接头性能等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研究工作的主要特点—— 与结构试验尤其是构件和节点的足尺试验密切结合,直接服务于工程实践;试验与数值分析并行、推进非线性分析模型的开发和分析应用。

    参考资料

    [1] 【文汇】上海杉达学院迎来新掌门:陈以一任校长 · 上海杉达学院[引用日期2022-01-17]

    首页
    人物
    #贵族
    最新入驻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翁建宇
    相关阅读
    布鲁诺特·史汀格尔
    内容词条·6012人浏览
    刘连甫
    内容词条·2157人浏览
    刘瀚博
    内容词条·4681人浏览
    卢汉
    内容词条·3103人浏览
    2006年世界杯吉祥物
    内容词条·3495人浏览
    Zeb Sanders
    内容词条·2475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