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半朝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百余年间,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林亭口李氏家族先后有70余人金榜题名,入朝为官,民间遂有“李半朝”之称。据记载,自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百余年间,李氏家族出了县丞29人、知县21人、知府18人、中书1人、主事4人、郎中3人、侍读1人、尚书1人。其中,以李光庭、李菡最为杰出。李光庭官至黄州知府,所著《乡言解颐》系统介绍了宝坻乡土民情,学术价值极高;李菡官至礼部尚书,是李氏家族中官职最高的。李家世代崇尚读书和科举,为官亦多清廉,为宝坻人所乐道。
基础资料
  • 所处时代:乾隆五十四年至光绪三十年
  • 出生地:宝坻(今属天津市)林亭口
  • 性别:男
  • 中文名:李半朝
  • 主要成就:李氏家族中官职最高的
  • 代表作品:乡言解颐
  • 分布:部分现居八门城镇张五店村
  • 简介

    家族起源

    李家祖籍河北省盐山县。清初到宝坻定居。作为家族兴盛重要人物的李伟(字俊儒)扩充祖业,勤俭持家,供四子刻苦读诗书。四个儿子后来均都榜上题名,步入仕途。长子李光前,安州训导;二子李光先,工部郎中,江西赣州知府;三子李光里,江西吉安知府;四子李光庭,湖北黄州知府。李伟的22个谪孙,人人博文约礼,积学渊通,个个金榜题名,都考取了功名,李家一时人才济济,蜚声朝野,可谓“金玉满堂笏满床”。

    代表人物

    “李半朝”以李光庭、李菡二人为家族中的典型代表人物。

    李光庭,乾隆六十年(1795)举人,官至湖北黄州知府,致仕后在京授读著述,八十余岁时卒于京城。李光庭中举后,曾先后出仕内阁中书、湖北黄州知府,以助民修水利而享有时誉。他不仅自己考科举走入仕途,还在教育后代上倾注心血。在教授子侄时,依据经史难易程度编排授课次序,采用启发式、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并多引通俗谚语相佐证,略说大义而不死解章句,故其子侄孙辈皆可得经史之精义。兼之勤学善思,科举中硕果连连,其子侄中就有6人得中进士,8人中举,差者犹得为太学生。他善于诗文,著作颇丰,辑有诗集四种;还对古钱币鼎彝多有研究,咸丰年间刊有专著《吉金志存》四卷。在李光庭的著述中,最有学术价值并得以传世的是他介绍宝坻乡土民情的《乡言解颐》。

    李菡在“李半朝”家族中,官职最高,名声最大。李菡嘉中进士后,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至工部尚书。李菡为官四十余年,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政声卓著,多次被选任乡试、会试的主考官或副主考官,还多次担任殿试阅卷大臣。

    人物传说

    李氏家族声名显赫,“李半朝”的故事在宝坻广为流传,民间有了《“也”字不带钩》《让县令有苦难言的“正门”》《红坟白坟显奇观》等关于“李半朝”的传说。

    参考资料

    [1] 盐山人文|盐山“角子李”或为党项后裔?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8]

    首页
    人物
    #贵族
    最新入驻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翁建宇
    相关阅读
    任焕贞
    内容词条·6752人浏览
    张天妤
    内容词条·3264人浏览
    沙国力
    内容词条·4128人浏览
    沈嘉熠
    内容词条·1440人浏览
    阿尤纳斯
    内容词条·5602人浏览
    加德菲
    内容词条·6330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