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居

但在一些仍然生活在山地的古人类中,仍然沿袭着这种原始的居住习俗,如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原始文化,均发现多处洞穴遗址。广东曲江马坝的一些洞穴遗址中,甚至还出土有几何形印纹陶,表明洞穴居这种习俗在广东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或青铜文化时代初期尚在流行。
基础资料
简介

简介

洞穴居是一种利用天然洞穴栖身的习俗。在崇山峻岭或群山连绵的地区,尤其是石灰岩分布丰富的山区,因自然原因形成的洞穴很多,原始人在狩猎、采集活动中,因偶然的原因发现洞穴的机会也是不少的。天然洞穴能避风挡雨,驱热御寒,甚至还可以成为原始人类防止猛兽伤害的避风港,故原始人利用天然洞穴作为最早的栖身地之一,实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洞穴居仅限于对天然洞穴的直接利用,本身无需对洞穴进行人工改造,故洞穴居从居住形式和行为看,它仅表示居住的状态和习俗,并不反映居住的建筑技术或人为的居住条件改善。

文献记载

《周易、系辞下》说:“上古穴居而野处”。

《礼记、礼运》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

这里的穴居和营窟均是指洞穴,古史传说的洞穴居已为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所证实。

据考古资料,洞穴居是中国旧石器时代十分流行的住居习俗。著名的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洞便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古老的洞穴居址之一,它说明中国的洞穴居习俗的发生历史至少已有近一百万年之久。从北京猿人生活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到北京山顶洞人生活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洞穴居习俗盛行的时期。新石器时代之后,由于人类大多从山地转移到河谷地带进行定居的农耕生活,新的居住形式同时应运而生,故洞穴居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平原地区均已绝迹。

首页
地区
#贵族
最新入驻
金田明夫
贾科莫·普契尼
Caroline Lufkin
相关阅读
花虎沟
内容词条·6523人浏览
大雪塘
内容词条·2452人浏览
埃兰路球场
内容词条·5757人浏览
闽江路
内容词条·6663人浏览
上庄路
内容词条·7081人浏览
温莎公园球场
内容词条·5089人浏览
  • 网站地图
  • |

Copyright 2023 fuwu029.com赣ICP备2022008914号-4